昨天,“時光長廊的大門”在徐匯區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開。借著“漕河涇畔·我們的家”大家講活動舉辦之機,這片土地的故友新朋重溫漕河涇街道的發展與變遷,也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5周年。不少這里的“老土地”,都受邀前來。“老土地”指著展墻上的照片,對這兒的歷史如數家珍:在上海西南,有漕寶路、龍漕路、虹漕路等道路名,這里的漕指的就是漕河涇。1984年,漕河涇鎮劃入徐匯區及城市化之后,漕河涇的鄉鎮面貌慢慢消失,至2001年,漕河涇街道正式建立;漕河涇老街則記錄了漕河涇從布米市鎮到魅力中城的歷史腳步,2003年,經過“舊區改造”,老街的蛻變成就了上海市中心城區第一個生態型住宅小區漕河景苑,至今老街仍是許多老漕河涇人成長的記憶;位于南站南廣場的徐匯中城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是2010年世博會期間保留下來的徐匯區唯一的城市服務站點。街坊們都說,正是從世博會起,漕河涇街道的志愿者們作為旅客們的“活地圖”“百科全書”,活躍在每個角落,為旅客開展志愿服務,一堅持就是14年……
這些老土地中,有默默奉獻的社區志愿者、愛崗敬業的育人楷模、開拓奮進的企業領導者和不忘初心、奉獻終身的老黨員,帶領大家感受“人民之城”這一重要理念在百年漕河涇的生動實踐,解讀基層治理碩果的背后,漕河涇人銳意進取、不懈奮進的精神。一位漕河涇的老居民,對入場券印象格外深刻:“一張入場券便是一枚種子,收到入場券的人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悉心養護才能見證花開。而一方土地的成長,同樣需要匯聚幾代人的耕耘,才能迎來繁榮與變遷。”
“覽家鄉故貌,曉發展艱辛,珍惜今日幸福生活。”來自各行各業代表們也說,回望歷史,不僅抒發了他們建功新時代的豪情壯志,也將鼓勵他們在未來展現新作為、傳播正能量,奮力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現場,不少人寫下對“魅力新中城”的美好祝愿,并加蓋印章后投遞到“未來郵筒”里。室外空間,熟悉的布景和情景再現將漕河涇的45年進行濃縮,并通過回顧短片與互動體驗的形式,讓參觀者從時光的滾滾洪流里感受到漕河涇畔美麗家園的蝶變,引領著大家從“過去”走向“現在”與“未來”。
漕河涇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漕河涇不斷整合社區資源,培育社區精神,激發社區活力,切實提高社區治理,不斷提升社區企業、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在漕河涇,不僅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有全心全意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的“靈魂工程師”,還有高效能的營商環境與高能級的產業載體,有企業的“店小二”和“娘家人”,更多的是用心用情用力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社區工作者,以及見證漕河涇發展的普通人。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