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還在持續迭代演進,但由于不同終端側的計算能力和容量有限,其應用模式都將有差異。
那么手機端會有什么變化?有芯片產業鏈廠商提到,手機側將可以承載幾十億甚至到百億規模的參數模型運轉,這將為手機衍生出更多能力。
近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第三屆大會期間,vivo副總裁、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在發言時表示,自2016年AlphaGo的下圍棋能力超越人類之后,對產業界帶來了很大影響。由此vivo認為,人工智能是未來幾十年各類型創新中重要的底層技術,需要對該賽道投入。他同時表示,即將發布vivo自研AI大模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當前階段,手機端應用大模型還存在一定挑戰。舉例來說,即便是手機智能語音助手,由于引用的語料可能存在潛在風險甚至偏見,就容易遭遇投訴。
這只是開始,但或許已經可以期待手機端大模型應用的愿景。
周圍在發言中分析道,大模型時代到來,需要做好兩件事:第一,大模型要做到行業領先;第二,在領先前提下,讓應用更符合各行業的產品,帶來新的用戶體驗。
要實現大模型領先,理論上要從算法層面解決問題。“今天大模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在于,它與人不同,不會把過去的記憶、知識描述的現象和基于推理的事實分開,導致今天大模型出現了幻覺。我們認為,要從算法層面在應用時進行解決。”他補充道。
那么在工程層面需要做到:其一,足夠多的人力資源池;其二,數據準備;其三,解決應用工程和算力問題;其四,進行應用拆解。
數據準備要排在算法之前,是因為大模型的應用本質是壓縮數據、再無損還原的過程,vivo在2018年成立了圖譜研究院,到今天已經建立超過2800T的數據。
而在真正應用大模型過程中,不僅是一個大模型,而應當是一個大模型矩陣,目的是用不同規模的模型,來解決不同響應時間要求下的問題。也即用大模型矩陣來解決應用工程和算力問題。
周圍指出,要通過類似百億級別規模的模型,來解決應用成本問題,在端側實現分布式計算,實現對應用成本的拆解。
在手機端應用大模型,他表示,至少將分為兩類:其一是在應用之外做輔助智能,類似微軟的AI助手Microsoft Copilot,在手機中是類似智能語音助手的角色,但又有本質區別,因為那是在大模型加持下,對學習、工作、生活等場景的全方位應用賦能;其二是以智能體形式呈現,功能主要包括:感知、意圖識別、幫助決策、執行、反饋和接受獎勵。
周圍總結道,長期來看,智能體將以兩種形式出現:其一是虛擬人的智能,其二是如寵物、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
他也坦言,以上是從工程應用角度對大模型應用的思考,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算力方面,首先要買到算力,其次要有良好的工程團隊實現信息創新,從而解決大模型從訓練到部署、推理的完整閉環。”
從產業發展角度,周圍還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發展需要共建、共創、共贏,每個個體和組織需要把獲得的能力分享出來。本質上產業希望讓人工智能具有像人類一樣的價值觀,那么vivo也將把解決大模型訓練、調優和端側審核等能力進行開源分享。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