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從概念到落地,到底有多快?
近期科技圈最引人注目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給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答案:半年!半年,對于任何一個科技賽道而言,都不算長,甚至有的賽道還只停留在“萌芽”階段,但大模型賽道卻在這么短時間內完成了從概念到落地的進程。
今年一季度行業還在討論“要不要”的問題,到了第二季度,各個大廠扎堆入局做大模型的趨勢,則是玩家們在回答“怎么做”了。
這個答案,實質上已由參加WAIC大會的30多家大模型的廠商們劃了重點——首先解決技術問題,緊接著是場景落地,最后是商業與規?;?。
“此前的人工智能落地難點更多在技術層面,如自動駕駛領域,其發展多年,但商業化落地仍讓玩家們看不到曙光?!币晃恍袠I人士在參觀WAIC大會后提到:“相對而言,大模型的落地難度相對要小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模型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
此次WAIC大會中,30多家企業集中“秀肌肉”,其中不乏百度、騰訊、阿里、華為、京東等巨頭,同時也有商湯、網易等垂直領域的選手。
就在此時,我國首個大模型標準化專題組組長,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百度、華為、阿里等企業聯合擔任的消息傳出,這些首批入圍的企業也被業內賦予了“國家隊”稱號。種種跡象表明,一場由“國家隊”引領的更高維度的大模型PK戰,正式開打。
01
從“群模亂舞”到“國家隊引領”
今年年初以來,大模型毋庸置疑成為科技最爆點,并且很快成為各家企業“主旋律”。似乎沒有任何一家大廠敢公開表示自己不會涉及于此。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正式公開宣布做大模型的企業就有近百家。
阿里、百度、騰訊、字節跳動、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為代表的AI公司,以及教育企業如孩子王、金融類企業如同花順等為代表的各行業公司,紛紛入局。
此外,國內還火速興起了AI大模型的創業風潮,諸多科技大佬及大廠高管、前高管等投身大模型,開啟再創業。如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高調入局AI大模型;創新工場CEO李開復,搜狐創始人王小川、前京東AI業務開路人周伯文等都加入了AI大模型的創業大潮中。這一景象雖不如當年的“千團大戰”那般壯觀,但對于需要極高技術門檻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主的大模型賽道而言,已經足夠令外界意外。
最近幾年時間,to B賽道異?;馃?,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需求日益旺盛、降本增效也是企業極為核心的訴求。甚至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大模型已成為科技圈最有希望獲得增量的領域。而這也成為大模型快速風靡的動因之一。
WAIC2023現場
7月6~8日在上海召開的WAIC大會上,30余家大模型企業爭搶著展示在大模型層面的布局和成果,也成為行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
百度作為國內首家宣布All In 人工智能的廠商,在大會現場展現了其“鎮館之寶”之一的文心一格,讓進入展廳的觀眾實現人人都能“P圖”。華為則將其Atlas 900 PoD A2搬到了現場,大秀其硬件端基礎算力的實力;在阿里云分論壇現場,“通義家庭”再添AI繪畫模型“通義萬相”,這是阿里在三個月時間內公布的第三個大模型產品。
行業在大模型上的熱情,加速了“國家隊”的成立。
7月7日,WACI 2023大會上,由國家標準委指導的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宣布,我國首個大模型標準化專題組組長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百度、華為、阿里等企業聯合擔任。自此,大模型的“國家隊”集結。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國家就啟動了大模型標準化的相關工作,新組建的專題小組將承擔大模型的標準化制訂工作,目的是推動大模型和標準化的實踐結合,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發展。自此,喧囂半年的大模型賽道正式宣告走向標準化道路。
02
巨頭“爭鳴”
賽道競爭進入高維戰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大模型當之無愧成為“頂流”。
百度文心、阿里通義、華為盤古,以及訊飛星火、商湯日日新、網易伏羲等30多個大模型悉數亮相。在大會現場,巨頭們紛紛拋棄概念,更近一步,秀出了各家的落地成果。
7月7日下午,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宣布,華為云盤古大模型3.0正式發布。并表示,華為的“盤古大模型很忙,忙著做事,沒有時間作詩?!贝伺e也被認為是暗指此前發布的大模型喜歡在發布會現場寫詩、寫散文等動作。因為華為希望用盤古大模型幫助各行各業,例如金融、政務、礦山、氣象等,而非專注在語音大模型層面。
據稱,截至目前,盤古大模型已經在氣象、醫藥研發、電力、語種等領域落地,并交付了多個千億參數大模型。
阿里云CTO周靖人提到,“將把促進中國大模型生態的繁榮作為首要目標,向大模型創業公司提供全方面的服務”。很明顯,這延續了阿里云提出的MaaS概念。
百度作為較早入局的玩家,其文心大模型的成果歷來受到業界關注。在本次大會上,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表示,現在百度已經升級到文心大模型3.5。效果提升50%、訓練速度提升2倍,推理速度提升了30倍。
除了“國家隊”消息外,諸如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大廠也在加速大模型從概念到落地的進程。
最近20天,騰訊在大模型上的重磅消息頻傳。6月19日首次公開透露對大模型的思考,6月26日首次披露自研星脈高性能計算網絡,7月7日,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吳運聲介紹,在應用創新方面,騰訊云行業大模型能力應用到金融風控、交互翻譯、數智人客服等場景中,提升了智能應用效率。
可以看到,隨著廠商的迅速涌入,國內大模型已經快速走過了概念階段,如今各家重點均放在了如何落地,以及如何商業化上。
已經打響的升維戰中,門檻抬高、難度加大。這對于任何廠商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
03
全方位開“卷”
搶占大模型“高地”的正確姿勢
事實上,大模型雖然很火,但從入局到真正落地并推向市場,其間難度不小,很多難點已然顯現。資金、人才、基礎設施、場景及商業化落地等,成為每個玩家都要跨過的“障礙賽”。
在大模型發展初期,就有行業人士表示“大模型是大廠的游戲”,言下之意,“大模型非常燒錢”,只有大廠能燒得起。據鈦媒體不完全統計,2022年,華為在研發費用上投入1615億元,成為研發投入資金最多的企業;其次,騰訊以614億元、阿里以555億元排名第三。百度在過去十年,在AI領域的投入超過1000億元。互聯網大廠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使其擁有了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在大模型賽道上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
但它們也不可能一味地投入而不求回報。從目前動態來看,均在加快實現行業落地。雄厚的資金投入研發,盡快實現商業化,再投入到AI模型的開發的訓練中——這是一個支撐大模型玩家的循環。
正如騰訊副總裁、騰訊政企業務總裁李強所說:“大模型時代,數據、網絡、算力構成了底層基礎設施的‘鐵三角’?!钡瑫r他也表示,“面向垂直產業的模型,會是大模型價值的引爆點。”言下之意,資金和技術只是進軍大模型行業的必要條件和蓄勢,真正的重頭戲還在落地層面。
人才是大模型落地競爭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今年一季度,各家公司即開始了“搶人大戰”。彼時,王慧文表示愿意拿出75%的股份邀請頂級研發人才,李開復則喊話在全球范圍內招募世界級人才,百度愿以25~40k月薪招聘AI大模型算法工程師,阿里更豪氣,愿意以40~70k月薪招聘大模型訓練及算法工程師。同時,在某招聘網站上,大模型產品、運營崗位的薪資也達到了35~60k的月薪水平。
WAIC2023現場
其次,算法、算力、數據等“基礎設施”仍是大模型的重中之重。據相關機構對國內外10款AI大模型的測評,整體來看,國內大模型在詞句理解和知識題方面超越國外模型,即國產AI大模型對?字的基礎認知和學習能?較強。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在數據層面,大模型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訓練數據集。
在算力層面,雖然我國已有阿里、百度、騰訊、華為等一些頭部科技公司完成數據中心建設,也不乏商湯、曠視等垂直領域的玩家大筆投入,但在容量上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最后是落地場景和商業化方面。
不同細分場景落地、不同行業的商業化落地成本過高,也是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據估算,大模型訓練一次的成本介于200萬美元~1200萬美元之間,整體上看,AI大模型的商業變現還需要時間。
更加務實的廠商們選擇在自己的一些優勢領域發力。如騰訊在金融、教育等領域率先落地,一站式MaaS服務為企業減負;百度文心大模型在升級后,將成本降至過去的10%。截至目前,百度智能云與300多家生態伙伴在超過400個場景中取得不錯的測試效果。華為則在自己的政企領域開始奮力落地…
可以看到,這場關于未來之爭的大模型之戰,正火力全開。
04
寫在最后
“群模大戰”之下,任何玩家都要抓住機會,不少人將之當作時代的紅利。這無可厚非,在這個競爭愈發激烈的賽道上,即使困難重重,國內大模型仍朝著更完善、更務實的技術方向、商業化落地方向走去。
這種高舉高打、又落在實處的行業競爭態勢,勢必加速我國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步調,推動中國AI產業的整體技術升級。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