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不僅是學者們筆下的‘江村’,更是承載著無數普通人日常生活實踐的鄉村。”華東理工大學江村社會工作站揭牌儀式上,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副主任徐選國感慨。據悉,工作站將派駐華東理工大學師生開展長期、深入的社會服務,讓學術力量走出“象牙塔”,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江村是現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下的一個村,原名開弦弓村,“江村”這個名字是學者費孝通于1936年考察村落撰寫著作時所起的。為什么叫江村?費孝通曾回憶:“之所以叫江村,是因為被調研的是吳江的一個村子,也是江蘇的一個村子,我自己的另外一個名字中也有一個‘江’字,這樣就叫‘江村’了?!蓖ㄟ^“江村”來“認識中國,改造中國”,通過“江村經濟”來求索“適合中國特點的現代化”,因為費孝通和他的研究,“江村”名震天下。
在開弦弓村文化禮堂舉行的華東理工大學江村社會工作站揭牌儀式暨“從江村經濟到江村社工:江村發展與治理現代化”學習交流會上,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鳳芝表示,這是黨、政、社、校聯動的一次創新,希望華理師生繼續深入扎根江村土壤,助推中國社會工作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
江村文化園顧問姚富坤從開弦弓村的歷史溯源、費孝通與江村結緣的故事開始講起,對江村工業化與農民生活、鄉村人口變遷、家庭、婚姻與經濟轉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享。
早年師從費孝通先生的原蘇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惠海鳴從費老的學術思想出發談到,真正的社會調查研究應該深入農村,了解當地人的真實情況,同時要注重實地調查與理論建構相結合。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肖瑛從費老思想形成的重要人物王同惠、費達生兩位先生切入,分享對費孝通從實求知、將心比心、志在富民、文化自覺等思想的啟示。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表示,研究一個村莊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制度和結構,社工站在江村治理中要從“被凝視的江村”向“與村里各主體共同推動可改變的江村”轉變,要注重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的結合。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