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松江區市民巡訪團建團二十周年之際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松江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離不開這樣一群人:他們平均年齡58歲,揣著紙筆、手機或相機,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用慧眼查找問題,以熱心弘揚正氣,在風雨無阻的行動里攢聚點滴星火,匯聚成傳遞文明、倡導文明的磅礴合力。他們就是成立于2004年5月的一支特別的志愿者團隊——松江區市民巡訪團。
廿載光陰飛逝,這支從市民中走出、服務于城市文明建設的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從最初的20余名團員發展到目前市、區、街鎮三級隊伍共390名團員的規模,逐漸形成覆蓋全區的巡訪網絡。他們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己任,以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為出發點,積極參大事、做小事、管閑事、夸好事、糾錯事,被市民群眾親切稱為查找問題的“啄木鳥”、弘揚正氣的“報春鳥”、傳播文明的“布谷鳥”。
廿載奔忙結碩果
市民巡訪團的工作就是圍繞提高全區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開展各項城市巡訪活動,給各種不文明行為“挑刺”,帶動城市文明氛圍提升。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巡訪內容也從單一到多元,從日常文明巡訪到專項巡訪調研,檢查的覆蓋面持續延展,其精細度與專業性也持續深化。多年來,巡訪員們風雨無阻,深入居民小區、背街小巷、學校周邊,對公共設施、周邊環境衛生、市民文明行為等進行專項巡訪,發現存在問題,反映社情民意,進行文明勸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諸多意見和建議,有力推動各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大家聚在一起,就想著以一滴水的力量帶動人人參與文明建設,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加和諧、美好!”談到參與巡訪志愿工作的初心,松江區市民巡訪團團長張玉華感慨地說。2004年,還在居民區一線工作的張玉華懷著滿腔熱情加入剛剛成立的市民巡訪團,和大家一道“拿著放大鏡”發現城市文明建設的各種小問題,以“走過路過不放過”的精神巡訪反饋并積極敦促問題解決。同時,他們還從我做起,深入街頭巷尾開展各類文明風尚巡訪與倡導行動,一步步見證著松江整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蝶變升華。
日復一日,不辭辛苦奔忙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廿載堅守,巡訪員們的努力與付出也結出了累累碩果。早些年,十字路口亂闖紅燈、不遵守交通規則等行為頗為常見,小區內高空丟物、亂扔垃圾等現象也時有發生。二十年來,團員們自發堅守路口引導文明交通、走訪小區積極宣傳倡導,并結合公益廣告、禁煙檢查、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主題開展專項巡訪,配合有關部門多角度完善社會治理。如今,十字路口人來車往秩序井然,小區里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薪火相傳守初心
為人熱心公道,站在市民群眾視角,敢于對不文明亮劍發聲。這是市民巡訪團建團的初心起點,也是廣泛分布在各行各業、年齡各異的團員們聚在一起巡訪建言的共同標識。在隊伍里,既有醫生、教師、學者、基層社會工作者,也有海歸華僑、企業代表、鄉賢等。他們平日里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在日常生活里巡訪問題、倡導文明,同時還根據民生熱點需求,不定期開展愛心暑托班、衛星天線、生態環境、河道檢查、進口博覽會、禁燃煙花爆竹等專題巡訪項目。
2012年,臨近退休的張玉華從老團長手中接過這份擔子。十二年過去,年近古稀的她依然精神矍鑠、熱情盎然,以前手中常握的記事本和簽字筆更新成了智能手機,身邊的伙伴也多了不少年輕面孔?!皶r代在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涌入,我們也‘與時俱進’了!”張玉華直言,二十年間,市民巡訪團的平均年齡從61歲下降到如今的58歲,“80后”“90后”漸漸接過巡訪護文明的擔子,而和她一樣滿頭銀發的巡訪員們也主動適應了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法治化的發展新趨勢,用得好視頻、數據,講得通“網言網語”。巡訪工作的機制形式不斷創新,文明創建服務氣象日新。
2023年底,年滿70周歲的佘山鎮市民巡訪團團長余慧芬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退休”。近半年來,除了運用自身豐富的經驗為接任的新團長王世林熟悉開展工作提供建議幫助,閑不下來的她依然活躍在志愿服務一線。和她一樣,很多年逾古稀、從團里退下來的老團員們依然熱心關注著巡訪志愿服務,為城市文明建設盡綿薄之力。與此同時,“90后”網格員錢斌峰等青年志愿者漸漸挑起向不文明行為亮劍、為城市文明建言的重擔,將這份廿載綿延不息的薪火高高擎舉,用心描繪人民向往的美麗新城畫卷。
附件: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