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再一次舉辦,對于車企而言,四年時間足以改變其根本的產品戰略。
4月25日,北京車展的*個媒體日,由于還沒有對普通觀眾開放,所以人并不太多,但車企和供應商的宣傳并沒有因此而變得消極,長城汽車、極越汽車、寧德時代等都在車展現場進行了媒體發布會,并推出了全新產品。
雷軍、王傳福、曾毓群、周鴻祎,這些在新汽車產業*影響力的大佬們今天悉數到場,雖然與公眾交流的內容不盡相同,但他們都代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
相比于前幾屆車展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大戰的場景,今天的北京車展完全沒有能源類型的競爭,幾乎所有車企都在推出新能源車型,這不僅是主流,甚至成為了*正確的產品發展方向。
2020年北京車展的主題是“智領未來”,意在聚焦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融合發展,這一屆車展的主題則更加直白:“新時代,新汽車”。
沒有人會再質疑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社會的選擇和廠家的產品,已經讓新能源車型占據市場成為了事實。
1.燃油車成為稀有車型
中國汽車市場近幾年的變化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夸張。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四年后這個數字來到了949.5萬輛,大增6倍。
這種情況在車展上的體現則更為直觀,2020年的北京車展展出的160輛新能源車中,有147輛是中國車企新能源車,可以說,當年大部分的合資車企仍在努力推銷自己的燃油車。
但本屆北京車展新能源車型增加到了278款,無論是國產車企還是合資車企,幾乎都在向消費者展示自己的新能源實力。
「甲子光年」在展會現場發現,保時捷的展臺上只有兩款車型:新款Taycan和全新純電動Macan,毫無疑問這兩款都是新能源汽車,保時捷的電動化決心可見一斑。
雪佛蘭的展臺雖然可以用“單調”來形容,但同樣的,展示車型也都是新能源車型:只推出了一款探界者Plus,該車是雪佛蘭*搭載上汽通用全新一代PHEV智電插混技術的車型,而一款探界者EV雖然也進行了亮相,但目前還沒有上市發售。
國產車企更是將新能源車型宣傳到了*。紅旗的展位上,除了豪車定位的紅旗H9仍然采用了傳統燃油動力系統,其他絕大部分展車為新能源車型。此外紅旗HQ9 PHEV也在車展期間正式上市,售價為35.88-53.88萬元,與此前的燃油版完全相同。
長城汽車在本次車展首次將魏牌、坦克、哈弗、歐拉、皮卡等多個品牌放在同一展臺區域,顯示出其“一個長城”的品牌策略。其中,大六座舒適智能SUV——魏牌藍山智駕版迎來首發亮相,這是魏牌新能源All in長城汽車所有先鋒智能科技打造的集大成之作,志在躋身行業*梯隊。
寧德時代則發布了全新的神行PLUS電池,能夠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并能提供最多1000公里續航,充電倍率可達4C,系統能量密度達到了205Wh/kg,這對于磷酸鐵鋰電池系統來說,是個很優秀的成績。
寧德時代自2023年8月發布神行超充電池,到今天發布神行PLUS,僅僅用了8個月時間。當臺上的高管熱情介紹產品時,曾毓群就坐在臺下*排正中間的位置。
當然也有“頭鐵”的車企,比如現代汽車的展位并沒有明確地將新能源汽車進行重點宣傳,展出的車輛除了IONIQ 5 N和其改款車型,其他車型均為傳統燃油車,包括伊蘭特、勝達等。
當「甲子光年」問道為什么還要展出這么多燃油車型的時候,現代汽車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也在規劃電車,但確實沒有國內車企這么快。”
現代汽車不是*這么做的車企,豐田、日產的展位同樣展出了多款燃油車型。
日系、韓系車企的新能源戰略似乎在中國市場始終無法跟上節奏,這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銷量:今年3月,豐田中國銷量為11.3萬輛,同比下滑16.9%;本田中國的表現更加糟糕,3月只交出了6.04萬輛的成績,同比下滑26.3%。
但這些曾經的汽車巨頭如今江湖地位已經不在,展位現場的關注度也并不太高,「甲子光年」可以輕松進入并近距離觀看展車,相比之下,比亞迪、長城等車企的展位則被圍得水泄不通。
動力系統的轉變是汽車產業上下游整體轉變的結果。東風集團旗下負責動力總成研發制造的全資子公司智新科技營銷策劃負責人于哲豪向「甲子光年」表示:“目前國內市場,沒有幾家還在傳統燃油動力系統上增加研發投入了,而更傾向于混動專用發動機和純電領域。”
智新科技目前擁有傳統燃油動力馬赫G、混合動力馬赫MHD、純電動力馬赫E三大系列化動力總成平臺,據了解,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力平臺也被列為了公司的主要技術發展方向。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了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也就是說,現在買新車時已經有一半的人會選擇新能源車了,這實在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而且就今天的車展現場情況來看,這個時刻的到來比我們很多人想的要早得多。
2.“大模型上車”成為熱議話題
北京車展電動化的另一面,就是智能化。在北京車展的展館外,智能駕駛、芯片、激光雷達等零部件公司也搭建了展臺。
零部件展區中,熱度最高的參展商非華為莫屬。
華為一共有兩個展館,一個做智能,一個做電動。智能化展臺是「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這是華為昨天剛剛宣布的面向智能汽車的新品牌;電動化展臺是華為DriveOne,是華為數字能源部門面向汽車三電系統的解決方案。
華為新的乾崑品牌將提供乾坤ADS 3.0智駕系統、新一代鴻蒙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和云服務3.0等多項技術。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在前一天的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到2024年將是智能駕駛規模商用的元年,屆時超過50萬輛汽車將采用華為智駕系統。
他還透露,在未來7年內,將有10個品牌共100家車企使用乾崑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東風旗下的嵐圖和猛士,長安旗下的深藍和阿維塔,廣汽旗下的傳祺,北汽旗下的極狐和享界,賽力斯旗下的問界,奇瑞旗下的智界以及江淮旗下的新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華為乾崑展區幾十米遠的室內展臺,還有一個鴻蒙智行的展臺。這里展示了搭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各個車型。
汽車芯片是汽車的“智能化發動機”。在芯片領域,主辦方還設置了一個優秀國產汽車芯片展示區,包括計算類、功率類、傳感器類、通訊類等等,囊括了市面上主流的車載芯片。
有不少車載芯片公司在北京車展發布了新品。
芯馳科技推出了“1+N”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以1個中央計算平臺CCU為汽車智能化提供集中的算力支持,用N個靈活可配置的區域控制器ZCU,適配不同車型需求。
芯馳科技CEO程泰毅表示:“圍繞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提供核心支持,是芯馳車芯產品規劃與業務聚焦的基本原則。”
目前,芯馳在智能座艙和智能車控領域取得了*行業的量產成績,全系列產品實現超過450萬片的量產出貨,覆蓋40多款主流車型,服務中國90%以上的主機廠和部分國際主流車企。
另一家芯片公司地平線,是零部件展商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家——地平線的展臺沒有在外面,而是放在了整車區。
地平線在在車展前夕發布了最新一代的征程6系列芯片。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表示,之前的每一款芯片,從流片到商業化,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而征程6流片后不久,已經取得了量產訂單,幾乎是同步進行。
地平線宣布了10家首批量產合作車企及品牌——包括上汽集團、大眾汽車集團、比亞迪、理想汽車、廣汽集團、深藍汽車、北汽集團、奇瑞汽車、星途汽車、嵐圖汽車等,以及多家Tier1、軟硬件合作伙伴。征程6系列將于2024年內開啟*前裝量產車型交付,并預計于2025年實現超10款車型量產交付。
在智能駕駛算法層面,“大模型”是本次車展的一個重要主題,很多廠商都把大模型上車作為一個宣傳亮點。
百度、騰訊雖然沒有參展,但都在車展前夕發布了大模型上車的解決方案。
百度Apollo于4月22日發布了全新升級的“駕艙圖”系列產品,包括百度地圖V20、純視覺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產品ANP3 Pro、文心一言賦能的智艙大模型2.0。
騰訊智慧出行在4月24日發布了發布了汽車行業大模型“全域智能”方案,覆蓋汽車研發、生產、營銷、服務、企業協同等五大核心場景。此外,騰訊還發布了在智能汽車云、智能座艙、出海等方面的升級方案。
此外,自從特斯拉開啟了端到端智能駕駛潮流,“端到端”已經成為自動駕駛領域必須攻克的高地。
此次北京車展,元戎啟行展出了其端到端模型的智能駕駛量產方案DeepRoute IO。該方案采用NVIDIA DRIVE Orin-X系統級芯片,200+TOPS算力, 1顆固態激光激光雷達,11顆攝像頭,行泊一體,基于導航地圖,可實現全域、全時、全場景的智慧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具有*的綜合性能,行車絲滑如同“老司機”。
“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也在開啟智能駕駛業務,也是*提出感知決策一體化自動駕駛通用模型的公司,在本屆車展上首次向公眾展示了面向量產的真·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UniAD的道路測試表現,同時還帶來了以多模態場景大腦為核心的AI大模型座艙產品矩陣以及全新座艙3D交互演示。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絕影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王曉剛表示:“未來汽車智能化的競爭,本質上是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的比拼。”
在智能化喊了這么多年之后,大模型終于帶來了智能化的*解嗎?今天的北京車展,或許是未來大模型驅動汽車智能化的一個起點。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