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過去的奇瑞2023科技日上,星途星紀元ES開啟預售,直接對外宣稱該車的盲訂價格為26萬元-36萬元,大概率的,即便相比特斯拉Model 3高了一個級別,價格依舊拉低至同等水平——25萬元,乃至更低。
一切似乎已經待定,只等著約定的日期到來。況且,這是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喊出“明年不會再客氣”后,自家的新能源新車扎堆集合上市的重磅車型之一;更為關鍵的,“同父異母”的兄弟車型智界S7,也將強勢來襲,在華為概念的加持之下,在種種因素的擾動之際,星紀元ES和智界S7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奇瑞與華為的強強合作中又帶著幾分博弈。
相較于星紀元ES稍有不同的是,智界S7雖然在華為9月25日舉辦的秋季新品發布會的大屏幕上一露真顏,按照媒體的報道,“亮相順位先于問界M9,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不過僅僅止于此。雖然,某社交平臺上“智界汽車”已注冊,并注明為官方號,但不僅一篇內容也沒有更新之余,無論是在華為、奇瑞抑或是余承東的個人號上,都未曾對智界S7進行過信息透露。
事實上,面對造好車或不造車的問題,華為曾經對外以強硬而簡潔的方式解釋過多次,余承東波折而又順理成章成為華為造好車之路的最高負責人,像極了一部苦情劇,最后好歹是皆大歡喜。歷經了折磨的余承東,再不會隨意站臺,問界M7一番降價和余承東站臺的效應,直接使得該車訂單量暴漲,賽力斯股價從4字頭一路飆升到8字頭;智界S7僅僅是在大屏幕一閃而過,即便真正上市之后,余承東又會一頓熱炒,在這之前,始終存在一些顧慮。
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從奇瑞的角度來說,即便智界S7并非完全親生,全然做不到賽力斯對AITO品牌那般寵愛,但無疑的是,有著華為賦能,智界S7又是一款區別于問界M5、M7的車型和品類,大概率會助力奇瑞實現在新能源之路上的“咸魚翻身”。
當然,奇瑞始終不是賽力斯。數據顯示,8月份AITO品牌的銷量為3263輛;9月12日新款問界M7上市,當月AITO品牌的銷量為7125輛。同時,因為新款問界M7的上市,賽力斯股價直線上市,1個多月的時間實現翻倍。
有意思的是,在10月上旬,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這種“去小康化”的動作,官方更是直言“是為便于投資者恰當地理解公司當前的定位”。由此可見,賽力斯或者說是東風小康,已經深度綁定華為,畢竟生怕歷史重現,沒有了華為的加持,什么都不是。
奇瑞,靠的是自己。數據顯示,1-9月奇瑞累計銷量超過125萬輛,同比增長40.2%,即便這其中包含了出口到海外的銷量,但無傷大雅,總之和賽力斯不同——靠的就是自己。
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本意是讓奔跑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的車企如沐春風,不料卻是一股龍卷風,多少讓人不寒而栗。本身就如此出彩的奇瑞,不愿如同“賽力斯們”那般,被束縛了起來,任由龍卷風卷起。
對于智界S7,余承東在華為秋季發布會上表示,“智界S7將全面超越Model S”,Model S售價高達80萬,但幾乎可以排除的是,智界S7的定價要設定在這個幅度之內。
從產品的屬性上來看,星途星紀元ES支持全域800V技術。同時,新車將搭載100kWh的大電池,風阻系數達到0.205Cd,CLTC工況續航達到905公里,能耗低至11.9kWh/100km;智能駕駛輔助方面,搭載Chery Pilot 3.0輔助駕駛系統,硬件上匹配雙OrinX計算芯片,算力可達508 TOPS,部分車型上支持選裝激光雷達。
至于智界S7,雖然部分產品屬性和星紀元ES不同,但同樣出自奇瑞自主研發的E0X平臺,且為純電中大型轎車,始終不免讓人揣測:誰,才會是主角?
況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并非全部出自奇瑞之手的智界S7,最大的亮點還有搭載華為自家的HarmonyOS4鴻蒙系統和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按照余承東那般的高調,難以保證的是,智界S7的光芒不會盛于星紀元ES。
總的來說,尹同躍放言“明年不會再客氣”,并會進入全國新能源頭部,這些話并非泛泛而談,一定程度上,奇瑞必然要依賴于華為加持而帶來的聲量和業績上揚,另一方面,也必然需要夯實自己在新能源上的基礎并對外秀肌肉,如此,在風云系列真正成型之前,本身就面向高端的星途品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數據顯示,今年1-9月星途品牌累計銷量為80982輛,同比增長122.4%,為集團中增幅最大的一員,即使目前奇瑞的新能源銷量依舊來自微型車、小型車,以鯤鵬動力加持的新能源車型大都敗北而歸,星途追風PHEV月銷百余輛的業績上不了臺面,但是,出自E0X平臺的星紀元ES,從命名便可知道奇瑞對其的期望——風難以追,開啟一個屬于自己全新的紀元,或許才是真理。
有人直言,先行讓智界S7上市,以探市場的反應,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探討出一個最適合星紀元ES的方案,這款車型的成功率才大些。奇瑞未必會如此考量,放眼過去,奇瑞從來不缺乏一項好的技術乃至一款好的產品,但多是因為錯過了風口以致悔恨,也許,趕緊拋出預售價,開啟盲訂,并在國際大型車展完成上市,收割一波流量,不至于再度遺憾。
再者,華為的光芒實在太盛,就算離不開,也需要加快步伐。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