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資金凈流入XX億元,聰明錢買入了!”、“北上資金凈流出XX億元,外資在看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流入流出的短期波動有加大跡象,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
實際上,滬深港通開通以來,部分媒體和投資者“誤將”北向資金視為“聰明錢”,將北向資金的流入流出“誤解”為外資看多看空A股的“風向標”。北上資金真的能代表“聰明錢”、“外資風向標”嗎?答案毫無疑問是否定的。
多位市場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向資金在A股市場的交易占比并不高,并且內部結構較為復雜,是多類型資金的綜合呈現,既不能看作“聰明錢”、外資判斷A股市場的“風向標”,更不能簡單的以北向資金的交易信息進行投資決策。
北向資金僅約占A股交易規模的5%
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策略分析師汪毅表示,近期北向資金整體持有時間變短,或是短期交易型資金比例上升,導致北向資金流入流出的波動率變大;另一方面,北向資金對大盤股的配置比例有所降低,對金融、消費的配置比例降低,對成長股的配置比例上升,這也是造成資金快進快出的原因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滬深港通開通以來,部分媒體和投資者“誤將”北向資金視為“聰明錢”,將北向資金的流入流出“誤解”為外資看多看空A股的“風向標”。
南方基金首席投資官茅煒表示,盲目地將北向交易資金的流入流出看作是外資看多看空A股市場的“風向標”,根據北向交易信息進行投資決策,極易出現對市場形勢的誤讀誤判。
汪毅持類似意見,他表示,“把北向資金當作“風向標”是不準確的,而且這個做法可能給市場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業內人士認為降低北向資金代表意義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規模占比較小。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北向資金在A股市場的交易占比僅為5.31%。二是構成成份多樣。從北向資金既有長線配置型和短線交易型資金,亦有主動管理型和被動跟蹤型資金,其內部結構較為復雜。
茅煒認為,北向資金中,不同類型資金的交易風格、交易偏好、交易策略、交易時機均有較大差別,在擇股、擇時、事件驅動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特征。
“因此北向資金并不能代表外資的一致觀點,” 茅煒表示,北向資金實際上是各類資金相互博弈的結果。
市場專業人士均提醒,投資者切勿簡單“復制”,僅根據北向資金的相關交易信息進行投資決策,否則將極易出現對市場形勢的誤讀誤判。
信息高頻廣泛傳播放大市場情緒和波動
北向資金短期波動引發了市場的關注,相關信息的高頻廣泛傳播,又在進一步放大其對市場帶來的情緒和波動。
目前,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都可以獲取盤中實時披露的北向交易資金流入流出情況。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指出,滬深港通現行盤中實時披露北向買入賣出成交金額的做法,與國際主流市場的普遍實踐有所不同。從國際實踐來看,歐美日韓等主流市場均不在盤中實時披露某一特定類別投資者的交易和持股信息,也未在交易信息披露機制上,對國內投資者與國際投資者做出差異化安排。
例如,美國僅在每季度末披露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明細,而未對該機構屬于境內外投資者進行區分。
與此同時,有市場分析指出,北向交易資金流入流出向全市場公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機構投資者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投資決策能力均遠超中小投資者,可充分挖掘盤中實時信息的投資價值和機會。相比之下,中小投資者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相對較弱,往往接觸的都是市場二次加工后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片面聚焦于某一特定數據或指標等問題,在少數媒體對北向交易資金的渲染和解讀下,將進一步擴大機構投資者的信息優勢,影響中小投資者的交易判斷,加大追漲殺跌的風險。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