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行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熱情不減。近日,有多家銀行宣布將發行新一期綠色金融債券。《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6月12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規模達243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8.26%。除了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之外,綠色低碳產業也成為目前銀行信貸投放的熱點方向。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銀行業持續加速創新綠色金融產品,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滿足各類客戶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融資需求。其中,綠色信貸是銀行傳統產品,發展模式已經由規模增長進入質量提升階段。綠色債券同樣是綠色金融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直接融資方案。
6月8日,興業銀行成功發行2023年第二期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為230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66%,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綠色產業項目貸款。除了興業銀行之外,恒豐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日也宣布將發行新一期綠色金融債券,其中不乏百億元規模級別。
據了解,除了發行綠色債券外,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承銷綠色債券也是近年來銀行業在綠色金融領域持續發力的重點。
日前,央行發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4.99萬億元,同比增長38.3%。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9.19萬億元和7.47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7%。
東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助理總經理方怡向對記者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豐富銀行的綠色產品體系,提升自身的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實現自身的業務優化和發展。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了適應更大規模的綠色信貸發放,支持綠色行業發展,發行綠色金融債券能夠優化負債成本、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將負債成本優化的效應逐步傳遞到綠色信貸項目中,在保持合理經營業績的同時,更好地滿足綠色產業融資需求。
目前,我國對綠色低碳發展愈發重視,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領域傾斜也取得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市場對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從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來看,綠色融資需求不斷擴大,銀行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業務撬動更多資金投入綠色項目,在引導資金流向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在綠色金融方面,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應該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方怡向表示,大型商業銀行首先要繼續擴大綠色金融業務成果,提高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推廣綠色金融業務經驗;其次要在氣候和環境風險管理、綠色金融創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國際綠色金融合作和業務;再者,要充分利用科技賦能綠色金融,使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數學建模和智能定價,提升綠色金融市場效率。地方中小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應更多基于自身經營、目標客群,并結合區域行業特征進行差異化發展。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