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文名字叫‘太陽’。”近日,在浙江義烏,喀麥隆籍商人太陽(TANIA)剛一見面就對中新網記者自我介紹。
人如其名。太陽在義烏市場經商已近十年。這些年,他將中國物美價廉的新能源產品賣到包括喀麥隆在內的許多非洲國家和地區。這些太陽能、風能發電及儲能裝置,令非洲不少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地方用上更穩定、更低成本的電力,驅動當地的醫院、學校、社區、養殖場等設施運轉。
有別于大部分外商僅僅從事采購和出口,太陽的新能源生意從義烏一直延伸到非洲,包括出口后的上門安裝及后續服務。
在義烏,來自中國各地的260余戶經營主體匯聚在當地新投用不久的新能源產品市場,光伏組件、儲能系統、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車等若干大類的萬余款單品在售,中外專業采購商絡繹不絕。
“這些地區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較為豐富,太陽能應用產品用途較大。在用電短缺的情況下,當地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較大。”義烏商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周健介紹。
正是看到這一商機,早在2014年,原本義烏從事外語教學的太陽做起了“副業”,開始進行新能源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如今,太陽已在義烏和喀麥隆分別開辦公司,雇傭中外員工數十位,每年僅出口總量便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教師搖身一變成“老板”。
或許與曾經是教師的身份有關,太陽不滿足于單純的商品買賣,而是希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告訴自己的同胞何為先進和過去的技術,以及如何使用新能源產品提高生產率。
“有很多人不識字,如果只是賣產品,他們即使看了說明書也不一定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而且新能源產品更新換代快,消費者們也不一定能跟上產品的發展。”太陽說,因此,他在喀麥隆開辦的公司除了提供專業服務,還經常給客戶分享短視頻,用于介紹使用新能源產品的中國綠色農場等場景。
2018年8月,中喀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喀麥隆正式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國家,中喀經貿關系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雙方合作向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
“非洲太陽能等資源豐富,新能源產品未來可期,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得到越來越多非洲消費者的喜愛。”在太陽看來,借助“一帶一路”,中國提供給喀麥隆等非洲國家和地區的新能源產品都是最新、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這些產品給非洲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無論是在醫院、社區還是在礦場,隨處都能看到這樣的例子。
“‘一帶一路’不僅對中國有益,對非洲人民,對世界人民都是有益的。現在非洲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越來越多非中合作的交通基礎設施、大型項目落地,我希望見到更多合作的產生。”太陽說。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