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汽車電子架構的變革和車聯網技術的引入,智能化是所有軟硬件的發展方向。
日前,安東林人機交互產品前期項目經理蔣曉聰表示,HMI的產品定義能力,電子開發能力,產品結構設計能力是智能座艙開發的三個重點,也是安東林努力的三個方向。
蔣曉聰指出,智能的發展離不開無縫體驗,無縫體驗包括場景拓展和感知無縫兩個層面他強調:平臺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區域評價和用戶體驗是評價一款產品的終極標準
人機交互產品項目前期經理蔣曉聰安桐林
組織以下演講內容:
安東林:基礎雄厚的跨國企業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們公司,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安東林是一家基礎雄厚的跨國企業過去一年,我們的綜合銷售額超過40億歐元,EBITDA超過2.8億歐元在全球26個國家約有140家工廠同時,安東林集團也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安東林從1950年開始,從上世紀50年代生產橡膠和金屬零件,到60—70年代生產屋頂內飾,產品開始多元化,20世紀80年代,該公司走向國際,90年代,該公司專注于汽車內飾的企業戰略,即持續創新戰略,并設立了新的公司總部,以加強R&D能力2000年后,安東林迎合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和制定新戰略,并從2019年開始推出智能駕駛艙和智能一體化新計劃
佟琳在做什么我們專注于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是汽車內飾解決方案的全球供應商,我們還提供智能和集成的解決方案,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我們的業務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車頂系統,車門系統,照明和人機交互系統,駕駛艙系統和電子系統
安琳智能駕駛艙發展戰略
在智能駕駛艙戰略的推動下,經過一年的努力,ITACA應運而生用戶在車上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體驗都是旅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做好智能座艙的開發,安東林有三劍客:多年積累的HMI產品定義能力,電子開發能力,結構設計能力HMI智能駕駛艙產品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是安東林的重要發展方向
ITACA展車搭載的技術涵蓋方方面面,包括駕駛艙感知,智能表面,優化用戶體驗邏輯的軟件,注重自然和環境健康的傳感器集成,新材料的應用,此外還有動態氛圍燈和超大面積投射燈的集成。
在車外,我們集成了數字鑰匙,智能B柱,動態發光logo,半動態MLA投射燈投射的超大面積動態迎賓燈毯,DMS,OMS智能表面,透明PVC,帶音樂節奏的動感氛圍燈,電動出風口,空氣凈化器,后排扶手控制面板,以及整個智能駕駛艙的大腦——域控制器,都集成在車內。
Antonlin智能駕駛艙旨在創造無縫互動體驗無縫交互體驗是指當用戶有一個意圖并想要執行它時,駕駛艙或系統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相關的硬件和信息因此,在無縫交互體驗中,工程師和設計師開始研究場景和媒體的變化
無縫交互體驗包括兩個層次的概念首先是場景拓展,帶來了流程的無縫化第二,感知的無縫,即物理上看得見和摸得著的一體化無縫首先,我們來看看從物理鍵到虛擬鍵的飛躍所經歷的場景和媒介的演變
安東林智能門禁方案1:密碼鍵盤
汽車進入系統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物理鍵的錄入在這個階段,用戶需要拿出鑰匙無論是探測的接近,車身的退出還是車輛的啟動,都需要用戶拿出鑰匙進行被動交互第二種是無鑰匙進入系統,實際上是物理鑰匙的升級它并沒有真正意識到不需要密鑰作為媒介而相關場景較重的系統則可以通過無線感應自動感知鑰匙的存在,從而減少用戶的操作這次升級讓無縫的概念更加貼近用戶第三階段是虛擬鑰匙進入系統,即將鑰匙植入手機,智能手表等個人移動設備可以說,密鑰介質發生了變化,可以存在于任何設備中
反正這里有一把鑰匙作為媒介無鑰匙進入系統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通過密碼鍵盤進入系統,密碼鍵盤布置在一定的位置,用戶可以在密碼鍵盤中完成輸入,從而識別身份該方案空間要求低,可在惡劣環境下運行,優化了用戶體驗,也可用于防窺輸入
通過數字復合鍵盤,使用起來很方便用戶通常使用10位鍵盤,但如果我們真的把10位全部放在智能B柱上,那么鍵數帶來的空間要求也是很高的桐林通過組合兩個數將鍵的個數優化為五個,既操作了語義,又保持了一致性,降低了空間需求和成本
作為一種智能表面,該方案沒有采用背光關閉時隱藏圖標,背光打開時顯示圖標的常見做法,而是始終保持可見,使用戶更容易找到進入汽車的路此外,鍵盤輸入指令也能保證易用性
安琳智能接入方案2:生物識別模式
無鑰匙介質的第二種進入方案是通過生物識別完成身份認證,安全性更高,可以滿足弱光下的識別要求從交互的角度,我們建議以生物識別為主,密碼為輔基于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的功能,需要在B柱上集成屏幕來完成場景的擴展和交互
人臉識別主要通過紅外LED+IR攝像頭模塊實現,利用紙張,屏幕等不同材料反射特性的差異,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使打印照片,手機翻拍,高仿口罩等非法入境手段得以識別如右圖所示,紅外攝像頭可以保證弱光,強光,光線不均勻等不同環境光條件下人臉圖像的一致性
指紋識別由電容式指紋識別模塊完成,利用電容式感應指紋產生的唯一圖像值來識別身份特征指紋識別模塊還可以根據使用環境切換不同的覆蓋材料,如玻璃蓋,陶瓷蓋或藍寶石蓋,不同的材料硬度不同
外部顯示屏的交互場景
基于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在屏幕上完成輸入和交互的需要,這塊屏幕的出現也給我們帶來了場景上更多的拓展想象空間。
第一個可以擴展的場景是充電狀態的顯示和設置目前電車充電的場景一般是人下車后開始充電此時需要回到車上進行操作,查看充電信息或更改充電設置實際上這就導致了用戶場景的空間不連續性如果能把充電狀態的信息和設置放到屏幕上,就能改善這種不連續性,真正做到無縫
類似有軌電車的戶外用電場景很多電車都有放電的功能,以滿足用戶在戶外露營或聚會時對電力的需求,而放電的動作往往需要在車上進行,也非常適合在車外的顯示屏上完成
第三是車窗和溫控功能汽車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車內溫度很高這時候需要完成幾個動作來快速降低車內溫度:開門,上車,開空調由于一開始空調的溫度也很高,仍然需要下車等待,給用戶帶來不便如果能在車外的顯示屏中調節車窗的升降和空調的工作模式,就能提高用戶體驗
另一個場景是快遞我們常說的最后一公里,一般是指從停車地點到真正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其實快遞也有最后一公里收快件的時候,我們需要去快遞柜把快件取出來,然后拿回車上,我們還可以發揮想象力,通過智能B柱上的攝像頭和屏幕,完成對快遞單號的認證,進行一定程度的人臉識別,賦予快遞員一定的尾門控制權限,讓快遞直接送到車內,讓車更符合第三空間的定義
從物理按鍵到虛擬按鍵。
以上是系統上場景和媒體的變化再來看物理鍵到虛擬鍵的飛躍所經歷的場景和媒介的變化
以前在內飾設計上有大量的實體鍵,現在幾乎所有的實體鍵都被屏幕取代了無鑰匙或少鑰匙已經成為室內設計的一種趨勢
以空調面板為例,空調面板的按鈕數量非常多,功能邏輯復雜,是整個駕駛艙中最核心的交互區域空調按鍵是HMI設計中最麻煩的部分,物理按鍵的成本也很高從物理按鍵到虛擬按鍵,配置差異導致的交互界面的開發和管理變得簡單只需要管理軟件的開發版本,平臺化的優勢更加明顯但是,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平臺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區域評價和用戶體驗是評價一個產品的終極標準
從物理按鍵到虛擬按鍵,或許智能表面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體驗不足的方案智能表面可以實現一體化的無縫外觀,隱藏字符和圖標,還可以兼顧物理觸摸和數字體驗,提供更豐富的外觀材質定義,實現更好的防塵防水性能,結構組成也會更簡單
智能表面:物理觸摸和數字體驗
通常,智能表面通過電容觸摸來檢測按鍵由于采用了電容式觸摸感應,也更容易實現人體接近的功能檢測
以空調面板為例空調面板除了信息顯示,還有很多功能按鈕,但是這些按鈕在用戶的駕駛艙體驗中并不需要一直顯示通常,它們只需要顯示溫度,風向和風量等信息當用戶有控制意圖時,將手放在空調面板前,面板檢測到人體靠近時會顯示相應的控制鍵把大場景拆分成小場景,會更好的滿足用戶的場景需求
空調的面板有兩個邏輯一直被詬病,一個是自動空調,一個是同步按鈕相當一部分用戶對自動擋的體驗感覺并不好,因為自動擋空調會自動管理風向和風量在車輛剛啟動時觸發自動空調,會發現風量出乎意料的大或小,不符合用戶當前的需求此時,用戶將調整風量和風向來改變此設置
但是這種操作會導致自動空調的邏輯退出,從傳統的物理按鍵面板上其實很難看到這樣的操作功能邏輯我們可以通過智能表面上的清晰度優化來改善這一場景比如進入自動空調,只需要調節溫度就能引導用戶改變自動模式,面板的變化也能讓用戶直觀感受到場景和工作邏輯的變化
同步按鍵也可以通過類似的邏輯,即改變按鍵的顏色或圖標的清晰度,直觀地向用戶展示工作邏輯這是智能表面的應用,兼顧物理觸摸和數字體驗
去掉物理按鍵后,容易出現誤觸,缺少多層次操作的問題,比如車窗的升降,天窗的開閉,空調溫度的持續控制,這些都可以通過智能面上的感應來彌補。
通過IME,IMF等技術手段的應用,智能表面還可以實現更豐富的外觀材質清晰度,并可以集成不同紋理下的觸摸,照明等功能安琳擁有獨家的天然肌理板解決方案,提供天然實木和真實裝飾,其中集成了背光照明,觸摸和振動反饋等功能
智能表面可以通過振動反饋來彌補物理操作的不足,通過LRA電機,電磁電機等振動發生器產生特定的波形,來欺騙我們手指上的觸摸,讓我們感受到反饋振動反饋應與信息一致根據不同的提示類型,如操作,消息和警報,可以對振動反饋進行不同的定義不同的功能鍵或信息類型可以通過不同的振動反饋定義為用戶提供更詳細的反饋
多模式交互式駕駛員/乘員感知技術
接下來是多模式交互式駕駛員和乘員感知技術,DMS和OMSDMS和OMS可以讓用戶對主觀安全性感到放心DMS主要布置在a柱和轉向柱處,OMS布置在后排和前排頂置位置歐洲NCAP法規對DMS和OMS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目前國內很多車型都在逐步采用DMS和OMS方案
DMS和OMS是對智能駕駛艙的一種賦能智能表面是智能駕駛艙中觸覺的進化,語音識別技術是聽覺的進化,DMS和OMS是智能駕駛艙中視覺的進化這些技術很好地滿足了多模態交互日益增長的需求
視覺識別只是智能駕駛艙的第一步,所有這些數據都將幫助智能駕駛艙提供全鏈路,全流程的服務。
這就是今天演講的內容希望這些場景和機制能給大家啟發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