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指數基金實現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境內ETF市場總規模已經突破3.6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了1.6萬億元。ETF已成為廣大投資者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ETF市場的產品體系也日益豐富,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元、靈活的投資選擇。
10月11日,由深交所聯合新華社組織的ETF市場高質量發展生態大會在深圳召開,富國基金陳戈、華夏基金李一梅、萬家基金方一天等基金公司高管在會上發聲,探討如何塑造良好市場生態,推動指數化投資,促進ETF市場高質量發展。
陳戈:ETF是真正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這幾天,ETF的規模持續在增長,而且不斷在沉淀,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的規模增長超過80%。這些沉淀的資金是市場的壓艙石,作用非常明顯。雖然很多的投資者拿ETF做工具、做交易,但慢慢地這些資金變成了長期、耐心資本,很難受到外界的干擾,起到了長期、耐心的效果。”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在演講中表示,ETF入市是真正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對比中國與發達國家成熟市場時,陳戈表示,中國ETF發展速度遠遠超出預期,跟過去美國的發展階段不一樣,中國的ETF發展是2015年以后才開始被投資者關注、逐漸參與、開始發展,不到十年時間,現在占整個市場市值的比例已達到4%,權益ETF占整個公募基金的規模已達到10%,這個數字非常快,遠遠超出預期,超越我們的發展階段。
比如說美國到目前為止,被動ETF為主的產品規模和主動管理的規模基本相當。中國目前的情況,現在權益ETF的規模加上混合型產品的規模基本上已經相當了,有可能在未來實現超越。中國市場現在有5000多家公司,基本面千差萬別,跟境外的成熟市場比起來還不夠成熟、有效。所以ETF的發展和主動權益類的發展都有空間,未來主動權益會主動影響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而且通過主動的配置,也會有高收益。陳戈表示。
陳戈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有大量的個人用戶。歐美市場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個人投資者的數量比較少。中國ETF的發展可能跟國外不一樣,比如美國的市場主要是幾個大的機構,集中了主要的規模。但在中國因為投資者結構的不同,它的發展路徑、發展方向、發展的規律也有所不同。
陳戈還表示,未來有幾個方面可以做出優化。第一是優化產品。ETF規模很大,但同質化比較嚴重,主要的資金規模集中在滬深300為代表的傳統的寬基產品中,這也是歷史的結果。“我們覺得風險有點偏了,可以進一步優化更新。比如說豐富指數投資策略,近期推出的新一代特色寬基A系列,以前是以市值加權為主的,現在做了行業均衡,還加入了ESG的篩選,保證了成份股公司的高質量,還有深交所推出的深證50的指數,相比單純以市值為指標會更有生命力。還有存量的指數編制方法,也可以做一些優化,提高它的市場競爭力。”
第二是提升市場流動性。ETF運營過程中最關注的就是保證流動性,流動性是ETF的生命。可以進一步擴大流動性,尤其是完善做市商的激勵制度安排,提升做市商積極性,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提高流動性。如果流動性能更好,ETF的發展就更好。
第三是豐富配套衍生品。它能夠提供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同時可以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參與者的多樣性,也增加了ETF市場的投資方式,群體也會大幅度擴展。但是目前來看,能夠配套出ETF期權的偏少,市場相對比較低位的時候,適時地推進,是非常合適的時機。
第四是改善投資體驗。ETF不能僅僅作為交易的工具炒來炒去,本身沒有價值。ETF能夠發展壯大,一定是參與者長期能賺到錢,如果是零和游戲,都是在博弈交易的話沒有意義。所以在ETF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關注投資者的體驗,雖然ETF是被動的,短期交易可以做一些策略配置,長期持有才能賺錢。同時在時點上引導投資者的行為、教育等,不能為了規模而迎合投資者,做很多不理性的行為,即使犧牲點規模,也得要理性。
李一梅:ETF是布局整個市場最鋒利的矛
在演講中,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以自己2004年參與第一只ETF發行開始,介紹自己親身經歷了20年境內ETF波瀾壯闊的發展過程。
李一梅表示,現在ETF規模大概是3.6萬億元上下,第一個1萬億元歷時16年,第二個1萬億元歷時3年,第三個1萬億元用了1年。ETF市場的認可度持續增長,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各有特色、各有重點地參與到ETF過程中。現在ETF規模占比市值的4%,占整個公募基金的10%,這種快速上漲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這一波行情的帶動,居然有很長時間不聯系的朋友來問我們要買什么ETF,他們不問買什么基金,說明市場投資者對ETF的關注度非常高。ETF成為這次布局整個市場最鋒利的矛,也希望未來能夠成為市場震蕩中比較可靠的盾。整個指數化投資過程中,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我們都是充滿信心的。”李一梅表示。
李一梅還認為,指數是市場的穩定器和資金流動性的指揮棒,隨著指數化過程加快,市場調入或者調出一只股票進入指數或者調出指數,對這只股票以及相關行業都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我們跟標準普爾探討過,標普500調整ESG指數非常難,因為標普500一動,就說明全球萬億級美元的資金要隨之而動,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對資金流向產生了絕對性影響。怎么能夠做出真正好的指數,把居民的財富管理、中長期的資產配置和經濟長期發展方向,真正能夠代表中國經濟的板塊相結合,是基金公司、指數公司特別重要的使命,也是未來整個指數化投資發展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因素。”李一梅表示。
方一天:上市公司質量是ETF生命線
在會上,萬家基金董事長方一天表示,我們要探索構建長期有競爭力、有生命力的指數品種,不考慮利率、匯率和資金面等因素影響。投資回報最根本是由上市公司的價值提供的,ETF的底層資產價值決定了它的生命力。
“我們通常會跟美國的主要寬基做比較,熟悉的三個指數:納指、標普、道瓊斯工業指數近四五年的年化收益率是13%、9%和7%,這離不開底層具備長期競爭力的龍頭上市公司不斷地創新和成長,也離不開上市公司注重股東回報。反觀滬深300十五年的收益率僅有1%,我們跟美國市場主要指數的波動率基本相當是20%。”方一天表示。
方一天以日本的經驗進行對比,表示還應進一步豐富ETF的功能。日本的公募基金每月分紅的基金數量占比達到19%,規模占比達到12%。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日本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利率下行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投資者的需求更強調投資的穩定性和現金流。但是目前定期分紅的產品供給不足,2024年之前,ETF市場的分紅并不普遍,連續分紅的產品數量屈指可數。2024年以后,新“國九條”提出強化上市公司的分紅監管,增強分紅的穩定性、持續性和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上半年境內ETF分紅的頻率和金額大幅增加,全市場有24只ETF分紅,總計分紅30次,分紅總額53.8億元,同比增長48%。
除此之外,方一天還認為應當改變基金的銷售模式,塑造產品的合理預期。過去ETF比較看重追求首發規模,但短期營銷帶來的投資者的黏性較差,普遍存在上市后規模出現比較大的縮水,這對管理人、銷售機構和投資者都是消耗。
“重首發、輕后續的局面也是困擾行業多年的問題,但我們也可喜地發現,在ETF領域里這個局面已經發生了改變,2023年整個ETF的新發規模900億元,但是在2023年以前成立的存量ETF在當年的新增規模達到3100億元,是新發的3.5倍。我們認為相較首發而言,通過持續營銷做好投資者的深度服務,以投資者回報開展銷售工作,是幫助投資者彌合和消除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差距的重要途經。”方一天表示。
責編:楊喻程
校對:劉榕枝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